弘扬热工精神,推进立德树人工程

作者: 时间:2019-01-10 点击数:

弘扬热工精神,推进立德树人工程

   “团结、拼搏、奉献、向上”的 热工精神是1983年我系学生在校运动会上首先提出的。多年来在热工精神的影响下,全系师生共同努力,培养出了一代一代的热工人。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热工精神,全面推进立德树人建设,培养适应职业岗位需求的大学生是我们面临的新的任务。

一、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2018年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要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年”为契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党的建设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全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宣传思想工作。

   1.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继续深入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切实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五进”。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紧扣优质校建设和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任务落实的关键环节,紧扣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的现实问题,紧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薄弱环节,紧扣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需要解决的问题,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修订完善校级领导班子作风建设实施意见,狠抓班子建设,以上率下,发挥领导干部核心带头作用,切实推进学校改革发展。

   2.不断提高党建工作质量。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不断强化战斗堡垒作用。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发挥主体作用,切实履行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严格“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推进基层组织活动创新。加强制度建设,推进形成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支部、党员“四位一体”的党建工作格局。进一步完善基层党组织书记激励机制建设,深入推进基层党建规范化、上水平、有成效。完善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制度,进一步强化责任,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政治标准,进一步规范党员发展工作。做好学校第六次党代会的筹备工作。

3.大力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进一步把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精神引向深入,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形成我校实施意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积极探索提升工作质量、形成学校党委和行政、二级党总支和系部单位、党支部和教研室、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级联动、三全育人”思想政治工作格局和机制。深入推进思政工作立德树人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倡导教师言传身教、自觉引领、点滴濡染、有所作为。建立健全我校一体化育人机制。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思想政治工作质量体系。

4.加强纪律建设。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强化以政治纪律为首的“六项纪律”执行,开展多种形式的纪律教育和党风廉政教育,完善纪律建设相关规章制度,大力加强监督和检查。强化党员领导干部日常监督,紧盯重要时间节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正风肃纪,持之以恒落实“八项规定”精神,继续整治“四风”。强化作风建设,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用好谈心谈话和提醒、函询、诫勉等手段,加强对干部的日常管理。强化责任落实,进一步完善“一岗双责”机制,严肃追责问责。做好行政监察和内部审计工作。

5.加强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工作。落实学校《思想政治和意识形态工作标准及考核细则》和责任制,加强对意识形态领域情况的分析研判,强化意识形态工作考核和责任追究。加强各类宣传阵地管理和指导。依托理论宣讲团和政研会两大平台,规划推进好全校政治理论学习工作。围绕改革开放40年、建校115周年开展系列活动,加大亮点集聚,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力。抓好全校师生素质教育成果展示等五个集中展示的建设工作。大力加强新媒体建设,大力加强对外宣传。

6.加强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布设,营造浓厚的育人氛围,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匠精神融入校园的每个角落。加大传统文化进校园力度,举办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建设好红色社团。完善全校文明建设工作标准和考核细则,持续深入推进全国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全力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实施基层文化示范工程。促进校情与文化的总结、提炼,编印《文化一览》、《系部中心一览》、《百年影像集》等。更新完善校史馆,充分发挥校史馆的爱校荣校教育功能。建设革命文化教育资源,建立革命文化教育基地。传承铁人精神、董存瑞精神、塞罕坝精神。

7.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加强教师队伍学风建设,开展立德树人创新案例征集工作,遏制学术不端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爱生爱校的育人环境和求真务实的学术氛围。

二、深入推进优质校建设和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任务落实。

8.落实创新发展任务。继续对资源库建设实施项目化管理,建设的各门课程以多媒体课件和微课数量为指标,高水平完成资源库建设任务。对标省级效绩考核指标,做好资源库项目的绩效考核工作。

9.推进优质校建设。以新建的油气储运(城市燃气方向)专业为主积累经验,对标西南石油大学等石油院校的储运专业,对标城市燃气建设与运行维护的国际标准,对城市燃气专业方向的建设方案、建设任务和建设要求进行分析,在课程设置、实训项目等方面进行整改、以技能考核为专业的实训的特色、突出创新创业亮点培育。

10.在对标一流,客观分析各专业优势与不足的基础上,继续推进每个专业与1个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积极在智建专业开展“订单式”培养。选择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技术专业,按照“悉尼协议”范式开展专业建设试点工作。

11.在本系各门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充分挖掘和运用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充分利用专业课堂,发挥专业教师的作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各专业对接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紧贴技术进步和岗位生产实际工作过程,借助课程标准修订的契机,优化课程结构、更新完善课程内容;

12.着力将职业技能大赛竞赛标准、内容在油气储运技术、电厂热能动力装置、智建和暖通专业中与日常教学相融合,继续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石油设计大赛、电厂仿真、综合布线、暖通设计等的赛事。以技能大赛集训为突破口,通过日常集训、大赛模拟、总结完善等手段磨炼师生技能水平,努力在各级各类大赛中取得更大的突破。通过大赛的准备和参赛,充分认识专业发展需求,挖掘专业建设内涵,进一步提升专业办学水平。

13.以虚拟仿真教学、信息化教学为主做好教学改革创新案例的凝练工作,在实践课程中加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在全系做好虚拟仿真教学、信息化教学案例的推广与引导工作。

14.组织老教师收集本系各种教学资料,鼓励积极参与编写《热工系教学一览》;利用本系实验室空闲地点布设本系教学成果、专业教学亮点、创新活动成果和优秀学生展示廊。

15.督促、指导已立项建设的13门信息化课程的建设工作,以阶段性评估为依据,总结建设成果并在全系教师和专业课程中予以推广,与系工会活动相融合,举办信息化教学竞赛。积极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争取在线课程有所突破。

16.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持续推进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针对本系实验、实训室的特点制定本系实训环节和场地的安全管理、环境管理等规范,重点提升和完善油气储运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深化实验实训室文化建设,凝练实验实训室文化建设成果,全面推进文化育人模式,打造一批硬件建设与软环境建设俱佳的亮点实训室。建立系领导和专家组的巡回检查机制,督促实验、实训各项制度及规范的落实。

17.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做好2018年电厂热能动力装置教学资源库专项资金的参数论证和招标采购工作利用各种机会收集当前各专业的发展方向,做好城市燃气实训项目库的前期资料收集和空气调节实训项目库的前期建设工作,积极争取能获得学校2019年的资金支持。

18.积极开展教师以老带新工作,通过传帮带促使新教师积极成长;以“信息化教学技能评比”、学生技能大赛、创新创业、每周教研活动和课程标准修订等形式,不断提高教师教科研水平;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论文评比活动,要求更多的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论文,并积极主动地申报各级各类课题。在提升教师自身科研水平的同时,提高系部教科研能力。

19.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学校各项教学管理制度,规范教学管理,做到一切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督促教师严格执行授课计划和实验(训)计划,严格控制教学进度和调课,加强检查和督查,及时对系部教学进行通报,及时解决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证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有序。

20.进一步加大专业教研室工作职能,将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技能大赛等专业性较强的工作进一步工作下移,发挥专业教师的聪明才智,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技能大赛、考级考证上取得较好成绩。

21. 修订教学文件标准;规范期初教学准备检查、期中教学过程检查、期末教学质量分析与反馈程序;完善学生信息反馈制度。将收集、数据分析与日常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定期分析研判机制,并将分析研判结果用于指导今后的教学工作。

22.提升日常教学管理水平。严格期初教学准备检查、严格教学过程管理、处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加强顶岗实习指导与管理。

23.提升教育教学研究水平。高质量完成人才培养数据平台填报,加强信息化教育教学研究。

三、全面开展“课程思政”,落实思想政治和意识形态工作“三进”

 24、统一思想认识,树立“课程思政”核心理念;

   从高等教育“育人”本质要求出发,树立,强调学校教育应具备360度德育“大熔炉”的统一思想认识,课堂教学过程本身就是育人最主要的过程,也是教书育人最重要的途径;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是育人的基本实现形式,也是学校最具效能的实现形式,在教育教学中,既要注重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又要注重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突出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融通,实现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创造性转化。树立“合力育人”理念,积极探索“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25.以思政元素融入师资队伍建设,增强育人意识,提炼德育智慧

教师作为课程思政的主体,要加强自我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克服职业倦怠,提升人格魅力。力争做到“以知育人以言育人以情育人以行育人以境育人”。在育人过程中把握科学性原则: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传统节日为切入点,以先进人物事迹为典范,进行教学德育渗透。要保证渗透的方向内容真确有正能量,避免把自己的一些不成熟、情绪化的,甚至是错误的观点带到课堂上,以免造成学生思想混乱,脱离正轨。

   26.以思政元素融入专业培养方案为着力点调适专业观。

   按照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及专业课三类课程的功能定位,从课程聚焦到专业,将育人理念融入到专业点整体规划。设计 “专业培养方案—各类课程群—具体课程”三级目标结构,并设置每类课程群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目标。每门具体课程围绕课程群目标来铺展本课程三维目标,使课程目标自上而下层层具体与落实。

   27.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践行学科教学德育渗透

   挖掘专业课程的育人因素和育人功能,在“润物细无声”中对学生进行教育,不仅传授知识,而且教会如何做人。

(1)目的性原则:改变原有德育渗透的随意性、零碎性、说教式,构建教育框架,设定教育目标,明确教育内容和方法,充分发掘学科内外的教育资源,利用学生喜爱的手段,有步骤、有层次地从实际出发的进行德育渗透;

(2)相容性原则:重视教学主题,一定要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进行德育渗透。所有的德育渗透都是在遵照培养计划的人才培养要求、结合课程标准的德育目标、完成授课计划的前提下进行的;

(3)实用性原则:必须以学生实际需要为根本,充分地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认识规律以及心理需求和喜好,从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同时德育渗透要把握度,不能把一门专业课程变成思想政治课。

(4)区别性原则: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阶段不同民族不同课程特点区别对待,比如大三学生接近工作岗位,德育内容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引入一些企业的文化制度,安全文明施工意识,培养学生的工作操守,职业道德。

(5)情感性原则:必须富有情感性,必须讲究氛围,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动以真情。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不仅要有知识的交流,还要有思想的交流,建立感情和友谊。“亲其师,信其道”。这种交流对进行德育的渗透十分有利,可以使学生触景生情,知理明情,达到“内化”的实效。

(6)持久性原则:德育渗透不是一个短期行为,好的思想道德也不是短期就可以形成的,需要在教学中,生活中反复实践,通过小事,慢慢培养习惯,整个大学三年,是一个潜移默化的长期的德育教育的过程,只有长久的德育渗透,才能从骨子里打造出有活力,有道德,有正能量的学生。

   28.思政元素融入信息化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创新教学模式和方式方法改革,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加强核心素养的形成,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结合我校“文明有礼,养德重行”活动,加强文明礼貌培养(师生相互问好、注意举止言行,着装大方整洁、互相尊重等),纪律规范(不缺课、不迟到、不睡觉、不玩手机、不吃食物、请假等),全面推进“立德育人”的根本任务。

四、深入扎实的开展系列专题活动,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年要求,全面立德树人。

29.加强理论学习,梳理牢固的理想信念。

充分利用班会、团日等活动,结合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结合系里的实际组织辅导员经验交流和学生干部培训,抓好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学习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思想素质和教育管理能力。

以易班建设为抓手,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立系“易班”建设领导小组、指导教师团队、学生工作站,围绕易班核心特点,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思政教育,力求建成多功能网络社区交互平台,使易班网成为大学生的网上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提升我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30.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充分利用重大节日、重要活动,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通过社会实践、三下乡、暑期大家访、招生宣传与咨询、“千百工程”、顶岗实习走访、访校友等活动途径,积极组织师生走出去,到山村、社区和学校扶贫村等实践教育基地,帮助师生增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感;

在各种评优选先评奖资助活动中充分体现诚信、公平、民主,注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量化与评议相结合,充分发挥优秀个人和先进集体的榜样示范引领作用。

持续开展文明校园、文明班级和文明宿舍常态化建设,提升校园文明程度和学生素养。

31.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高度重视文化在滋养学生心灵、涵养学生德行、引领时代风尚中显性的和隐性的教育作用。做好传统文化名人和非遗传承人进校园活动,通过座和培训、座谈等形式,加强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增强“四个自信”。

积极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切实发挥能工巧匠、行业技术专家在人才培养中的参与度和贡献度,培育学生的务实和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和职业素养;

扎实抓好宿舍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培养学生从小事做起、文明修身、和谐友善的良好生活习惯和处事态度;强化入学教育,激发学生爱校、护校、为校争光的情怀和自信。

32.广泛开展社会实践。

制定切实可行方案,组织师生参加各类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开设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组织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建立军校育人机制,增强新生军训实效,培养学生国防意识;

通过信息化手段将学生参加各类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情况进行记录,引导和激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

33. “重在平时,预防为主”的方针,形成防微杜渐的好习惯,防止事情的恶化,扼杀在萌芽状态。

做好安全教育和宣传工作。以安全主题班会、新生安全教育、安全讲座、安全演练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训练。

在学期初、节假日、毕业季等关键节点,利用微信、大屏幕、橱窗等多种形式开展安全宣传工作,定期巡回检查,及时处理安全隐患;

开展反邪教宣传教育活动,对传销、校园贷等深度剖析,教育学生远离。

34. 做好民族学生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按照上级有关要求,积极落实好新疆籍少数民族相关政策,从关爱学生出发,一视同仁进行管理,促融合、增信心,培养少数民族学生成长成才,做好我校民族学生管理和服务工作。

35.要抵御和防范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向校园渗透。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反邪教、反“三股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暴力恐怖势力)”宣传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深入宣传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和文化观。

36. 分年级确定主题,开展学习教育活动。

一年级以“适应·引导”为主题,开展英数学习竞赛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学会学习,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

二年级以“成长·历练”为主题,开展“专业、专攻、专长”学习教育活动,着重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

三年级以“发展·服务”为主题,开展“择业、创业、就业”学习教育活动,着重加强学生就业技能培养。

37.积极发挥共青团和各类社团的作用,实现学生的四个“自我”。

以青马培训、主题团日、辩论赛、征文比赛等活动为载体,发挥好思想引领的作用,将思想政治引领贯穿共青团各项工作和活动,创新组织动员团员青年的载体和方式。

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引导、服务,探索党支部引领社团建设的工作模式,促进学生社团规范发展,不断提高社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扩大活动的覆盖面和参与面。

Copyright 光辉招商  版权所有:冀ICP备05002881号-1   技术支持:光辉招商光辉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