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智慧供热技术方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智慧供热技术方向)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智慧供热技术方向),专业代码:540402

二、入学要求

入学要求:普通高级中学毕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力。

三、修业年限

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四、职业面向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智慧供热及分布式能源项目工程一线,主要业务范围是从事初步设计、设备采购、施工、运营管理、技术咨询、维修服务等领域一线技术岗位,全方位地服务智慧供热行业的高技能人才。

所属专业大类

(代码)

所属

专业类

(代码)

对应行业

(代码)

主要职业

类别

(代码)

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

职业资格证

书和职业技

能等级证书

土木建筑大类

(54)

建筑设备类

(5404)

土木工程建筑业(48)

建筑安装业

(49)

热力生产和供应

(4430)

2-02-18 建筑工程技术人员

6-29-03建筑安装施工人员

6-28-01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人员

供热管网及设备施工岗;

城市智慧供热平台建设岗;

安装工程造价及咨询;

智慧供热公司技术岗;

智慧供热管网运行维护岗;

清洁供暖产品销售工程师及技术服务岗。

施工员证书

质量员证书

安全员证书

资料员证书

材料员证书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应城市智慧供热职业领域施工、服务、管理一线需要的,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智慧供热及分布式能源项目领域,从事初步设计、设备采购、施工、运营管理、技术咨询、维修服务等领域一线技术岗位,全方位地服务智慧供热行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1、素质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3)具备本专业实际工作所必须的文化素质,具有一定的与专业有关的技术经济管理和人文社科素质,具有认识新知识的修养和素质,具有较高的供热工程相关的制图、识图、智慧供热设备安装、施工、运行调控、维修及管理的业务素质,具有分析解决本专业一般实际技术问题及管理的素质,具备专业工作岗位安全管理、规范施工等素质,具备运用知识和理论完成创新过程、产生创新成果的综合能力,具备在各种创新活动中,凭借个性品质的支持,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新颖独特地解决问题,产生出有价值的新设想、新方法、新方案和新成果的本领;

(4)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5)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

(6)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2、知识

(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2)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国家标准规范等相关知识;

(3)计算机应用、外语、高等数学、工程制图、电工电子等基础知识;

(4)自控原理、流体力学、机械基础、热量传递、热力学知识;

(5)智慧供热及分布式能源项目工程一线,从事初步设计、设备采购、施工、运营管理、技术咨询、维修服务等领域相关技术知识;清洁供暖产品的营销、技术服务等相关的知识。

核心知识:智慧供热及分布式能源管网及设备施工、平台建设、运营管理、技术咨询、维修服务等领域相关技术知识。

3、能力

(1)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有本专业一定的识图能力;具有建筑室内外供热系统工艺设备安装和选用能力;具有供热系统运行调控、方案调度能力;具有供热工艺和智慧供热平台网络对接建设能力;初步具有分布式能源方案分析和节能优化能力;

(4)具有职业人才所应具备的跨行业、跨专业、跨职业的基本能力:包括计划和组织活动的能力、交往与合作的能力、学习和运用技术的能力,同时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计划和组织活动的能力,具有较强的与人交往与合作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

核心能力:智慧供热及分布式能源管网及设备施工、平台建设、运营管理、技术咨询、维修服务等领域相关技术服务能力。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一)公共基础课程

本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创新创业基础、大学英语、大学体育、大学生心理健康、军事理论、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公益劳动

公共基础课程的课程目标、主要内容和教学要求: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目标

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1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本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教育,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立志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坚定理想信念,弘扬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加强道德修养,遵守公民道德准则,尊守宪法和法律,培养法治思维,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

1.了解新时代的科学内涵;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实践价值和世界意义。

2.了解人生观的基本内涵以及对人生的重要作用;立志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了理解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意义;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把理想转化为现实。

3.了解中国梦的内涵;理解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辩证关系;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理解为什么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立志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国精神。

4.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的基本要求,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诚信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培养志愿服务精神,大力弘扬时代新风,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

5.了解法律的含义与作用与历史发展;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内容,准确把握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正确理解法治思维的内涵和特征,明确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的重要意义,促使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守法习惯。掌握宪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树立宪法至上的观念,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维护宪法权威。了解我国刑法、民法、诉讼法等部门法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以及现实应用,做到能够自觉知法守法用法护法。

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以及各大理论成果产生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主要内容、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的基本原理、观点和方法,全面、客观地认识和分析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和分析当今中国的实际、时代特征和当前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坚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增强理解与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承担起历史使命。

1.掌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形成依据、路线和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2.理解邓小平理论提出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具有的重大意义,使学生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使学生理解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把握科学发展观之于新时期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工程所内蕴之理论价值、现实意义。

3.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孕育的背景,理解新时代的内涵,使学生切实领会这一思想的主要开创性内容及其开辟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境界的贡献、当代意义。

4.掌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理解中国梦的本质和内涵,深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安排。掌握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相关内容,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美丽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相关内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

5.对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和了解,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新战略,使学生懂得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3

形势与政策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新时代国内外形势,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面临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第一时间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引导大学生准确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帮助学生掌握全面思考、理性分析时事热点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应对时政热点的理性思维,使他们能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潮和言论的影响,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课程教学内容根据《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和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确定,主要包括全面从严治党、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港澳台工作、国际形势与政策四个专题,重点讲授: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以及贯穿其中的制度建设的新举措新成效;党中央关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决策新部署;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的新进展新局面;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新贡献。

课程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结合中华民族发展史、中国共产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改革开放史和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大学生思想实际,科学分析当前形势与政策,准确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前提下,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做到课堂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下实践相结合,提升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效果。

4

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激发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自觉把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逐步确立长远而稳定的发展目标;帮助大学生确立职业的概念和意识,了解大学生活和职业发展的阶段特点;认识自己的特性、职业的特性以及社会环境;掌握自我探索技能、信息搜索与管理技能、生涯决策技能、求职技能等,提高各种通用技能;了解就业形势与政策法规;掌握基本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相关的职业分类知识等。

1.规划大学生活:解读大学及大学任务;大学生角色转变与定位;大学生活、学业规划;撰写大学规划书。掌握新生角色转变、生活及学业规划方法。

2.理解职业规划:了解职业的内涵、分类及其变化;认识职业生涯规划及其意义与作用。

3.正确认识自我:了解兴趣、性格、能力及价值观等与职业的匹配度,掌握测量及评估方法。

4.认识职业环境: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外部环境对职业发展的要求、影响及作用;掌握职业信息搜集与分析。

5.规划职业生涯:了解职业目标的作用和意义;能制订自己的职业生涯路线图,确定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目标。掌握规划实施原则、评估程序及要点;规划反馈类型及注意事项。

6.提升职业能力:了解职业化内涵、核心及其重要性;理解职业能力内涵及提升途径和方法。

7.认识职业成功:认识职业成功含义、标准及条件;了解培育领导力的途径;树立正确的成功观。了解就业环境与形势,清楚我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掌握就业政策,明确就业方向。

8.做好求职准备了解应聘环节、内容、方法、策略;了解就业过程中基本权益、常见侵权行为及权益保护途径。

5

创新创业基础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增强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熟悉创新思维提升的基本方法;了解创业的产生与演变过程;对互联网经济趋势有较为全面的认识,主动适应互联网经济大趋势;知道创业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制定简单的创业计划书;懂得创业过程中的组建团队和财务管理;提升信息获取与利用的能力,提高与人合作的能力。

1.创新创业概述:了解当前经济环境、发展战略及时代要求;理解创新创业的概念和特征及大学生创业的特征与类型。

2.开启创新之路:理解创新和创新思维的含义、来源及阻碍因素;掌握同理心地图、情景故事法等应用方法;通过创新案例掌握开放式创新如何应用。

3.组建创业团队:了解创业者的含义和特征及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掌握创业团队组建要素、过程和类型;清楚创业团队管理的方法。

4.发掘创业机会:了解创业环境及创业政策;懂得创业机会、创业风险的内涵、分类及识别。

5.选择创业项目:了解创业项目的含义和特征及分类和来源;掌握创业项目的选择、分析与评估;了解产品定位策略及产品营销组合。

6.整合创业资源:了解创业资源的含义、类别和特点;理解创业资源整合及利用方法;懂得创业融资渠道及前期准备。

7.创业组织形式:了解创业组织的几种形式;掌握企业组织形式及主要区别。

8.路演创业项目:了解商业模式的类型和设计思路;懂得创业计划书的编写要求和技巧;理解项目路演的目的、性质和条件。

6

英语

本课程是培养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课程。本课程的目标是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在职场环境下运用英语的基本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为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1.掌握3,000个英语单词(含在中等教育阶段已经掌握的基本词汇)以及由这些词构成的常用词组,对其中的2,500个共核词汇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时加以运用。另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学习一些与行业相关的常见英语词汇。

2.掌握基本的英语语法,并能基本正确地加以运用。

3.能基本听懂日常生活用语和与未来职业相关的简单对话。

4.能就日常话题和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一般性话题进行简单的交流。

5.能阅读日常题材和与未来职业相关的简单英文材料,理解基本正确。

6.能填写表格和模拟套写常见的简短英语应用文,如电子邮件、信函、简历、通知等。语句基本正确,格式基本恰当。

7.能借助词典将日常题材的文字材料译成汉语,译文基本达意。

7

体育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养成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行为习惯,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方式方法,全面发展提高身体素质,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形成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健康的心理品质,表现出良好的人格特征,积极的竞争意识与团队合作态度。

体育课一、二年级为必修课,每周2学时,每学期14周。体育课采取网上选课的形式,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每学期自由选择体育教师和一个体育项目上课。内容包括:

1.理论课

理论课安排在学期教学计划里,每学期2课时左右。理论课内容包括基础理论和专项理论。包括:体育运动基本常识、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置、相关运动项目的发展历史及文化、相关运动项目的规则及裁判法等。

2.实践课

篮球、排球、足球、网球、乒乓球、羽毛球、太极拳、跆拳道、武术、健美操、瑜伽、轮滑、拓展训练、形体、气排球等体育项目的基本技术、基本战术等。

8

心理健康教育

本课程是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培养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课程。课程旨在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切实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了解异常心理的表现,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

2.认识自我发展的重要性,了解并掌握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能够识别在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及原因,并能够对其进行调适,建立自尊自信的自我意识。

3.了解人格的基本知识、当代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和自我人格发展状况,掌握大学生常见人格缺陷的表现、形成原因及调适方法。

4.了解大学学习活动的基本特点与学习心理特点,了解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表现及成因,学会调适学习心理障碍,使自己拥有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

5.了解自身的情绪特点,掌握情绪调适的方法,自主调控情绪,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6.了解自身性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认识大学生恋爱心理的特点,了解大学生在性心理和恋爱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形成对性心理和恋爱心理的正确认识。

7.正确理解压力和挫折,了解大学生压力及挫折的主要来源,了解压力与挫折对人生的意义,学会正确管理压力和应对挫折。

8.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帮助大学生识别心理危机的信号,掌握初步的干预方法,预防心理危机,维护生命安全。

9

军事理论

本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的必修课程。课程以习近平强军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遵循,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和总体国家安全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强军目标根本要求,着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提升学生国防意识和军事素养为重点,为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建设国防后备力量服务。通过课程教学,让学生了解掌握军事基础知识和基本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危机意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

1.理解国防内涵和国防历史,树立正确的国防观;了解我国国防体制、国防战略、国防政策以及国防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熟悉国防法规、武装力量、国防动员的主要内容,增强学生国防意识。

2.正确把握和认识国家安全的内涵,理解我国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升学生防间保密意识;深刻认识当前我国面临的安全形势。了解世界主要国家军事力量及战略动向,增强学生忧患意识。

3.了解军事思想的内涵和形成与发展历程,了解外国代表性军事思想,熟悉我国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地位作用和现实意义,理解习近平强军思想的科学含义和主要内容,使学生树立科学的战争观和方法论。

4.了解战争内涵、特点、发展历程,理解新军事革命的内涵和发展演变,掌握机械化战争、信息化战争的形成、主要形态、特征、代表性战例和发展趋势,使学生树立打赢信息化战争的信心。

5.了解信息化装备的内涵、分类、发展及对现代作战的影响,熟悉世界主要国家信息化装备的发展情况,激发学生学习高科技的积极性,为国防科研奠定人才基础。

10

高等数学

通过课程的学习,一方面能使学生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思想、基本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养成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提高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和学历提升奠定必要的基础;另一方面,使学生提高应用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课程的主要内容包含函数、一元函数微积分、微分方程、 多元函数微积分、线性代数等。教学中要结合学情,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因材施教,营造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氛围,启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2.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性质(函数、极限、导数、微分、积分等),理解基本的数学思想(极限思想、微积分思想等),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3.掌握课程中基本的数学运算方法,理解运算的基本原理。

4.掌握数学软件的使用操作,能熟练使用数学软件进行基础数学运算。

5.具备基本工程计算能力,能够应用数学知识学习后续课程、专业知识、专门技术等。

6.能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构建数学模型,并利用数学的方法完成必要的计算、分析和判断。

11

计算机基础

通过课程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计算机系统硬件、软件、网络及信息与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识,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掌握Office等办公软件的应用,提高利用计算机进行综合信息的处理能力。

主要介绍计算机系统硬件、软件、网络及信息与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识, 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以及Office等办公软件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培养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和计算机素养,按照实际工作中对计算机基本技能的要求,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并引入“课程思政”的理念,有效的融入信息化教学手段。课程考核采用过程性考核和上机操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鼓励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

12

公益劳动

本课程是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劳动实践课程。通过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公益劳动知识,掌握公益劳动技能,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磨练意志品质、树立艰苦创业的精神。

通过校园保洁、绿化养护、环境管理、日常教学服务等劳动项目,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和技巧,培养学生热爱劳动、敢于吃苦、乐于奉献的敬业精神和尊重劳动,珍爱他人劳动成果的道德品质,在劳动中相互协作、取长补短,形成良好的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建立质量、效益、合作、安全、环保等现代技术意识,培养学生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二)专业课程

本专业的包括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

(1)专业基础课程

设置7门。包括流体力学、泵与风机、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工程制图、电工电子技术、换热器与换热站等。

(2)专业核心课程

设置 8 门。包括供热工程、冷热源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暖通施工技术与管理、PLC技术应用技能训练、慧热网运行与仿真训练、顶岗实习等。

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目标、主要内容和教学要求: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目标

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1

供热工程

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后,能够根据建筑功能要求进行室内采暖工程的系统设计、设备选型和管路布置;对室外集中供热工程能够进行运行调节,选择合理的用户连接形式,掌握管道敷设要求和技能。

主要讲述供暖负荷的计算方法、供暖系统的设基本原理和方法;常用供热系统组成;供热设备结构和安装要求等知识。

2

冷热源技术

培养学生熟练掌握锅炉房、人工冷源、常用分布式能源的形式、基本原理、设备结构和机组选型方法,了解常用冷热源新技术及应用前景、发展趋势,了解智慧供热系统中各种能源综合应用的方案和运行策略等。

主要为目前常用的冷源及热源形式,包括锅炉房系统、常用的分布式能源和人工冷源系统的基本构造及原理,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设备及管道的布置,制冷剂的性质和应用,系统安装、调试及试运转等相关知识。

3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掌握测量及误差等理论知识;掌握常用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及使用方法;掌握常用的信号处理方法及智能仪表典型信号处理方法、了解抗干扰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检测技术的新发展;能够根据检测要求,合理的选用传感器及信号调理电路、能对电子设备中的传感器进行调试和维护。

主要内容有各类传感器的机理、结构、测量电路和应用方法,常用传感器、近代新型传感技术及信号调理电路等内容。

4

自动控制技术

使学生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知识、数学模型建立的基本方法,会用时域法、频率法分析自动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暂态性能和稳态性能,熟悉自动控制系统控制器设计的方法以及自动控制系统工程设计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主要讲授自动控制系统基本知识,自动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建立方法,自动控制系统性能分析方法(时域分析法,频率分析法)以及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校正的基本方法。

5

暖通施工技术与管理

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后,能够熟练掌握暖通施工机具的选择与使用方法,掌握管道的连接与加工方法,掌握系统的施工与验收方法,掌握工地施工安全管理要求。完成系统的安装、施工、调试与运行等相关技术工作。

主要讲述室内外供暖通系统、通风空调系统、室内给排水系统的施工方法;相关机具的选择使用等技能以及施工过程中的组织管理和安全施工等知识。

6

PLC技术应用技能训练

使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可编程序控制器并能正确选型,并具备把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于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改造和排除故障的基本能力,满足智慧供热系统运行与维护岗位的人才需求。

通过设置学习情境,在资讯一计划一决策一实施一检查一评价六步骤的学习情境教学组织中,让学习者完整地掌握PLC的基本知识、编程软件及仿真软件使用、基本指令的应用、功能指令的应用、通信技术以及程序调试、系统的安装、调试和故障诊断与排除等工作技能。

7

慧热网运行与仿真训练

学生学习了《供热工程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冷热源技术》和《热力网运行与维护》等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工作任务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使其对所学专业知识能够综合应用。满足学生毕业后从事热力网运行调节和智慧热网平台建设、数据分析、供热调度方案确定、供热节能分析及诊断等就业岗位的需求

包括热力网运行调节和智慧热网仿真实训两部分内容

8

顶岗实习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初步具有智慧供热系统和相关能源工程的程序控制、安装、检修、调节、运行维护等职业能力,为走入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属于各科专业课程的综合应用,根据工作性质不同,有针对性的工作内容和安排,如工程施工、技术服务、系统运维、智慧热网平台建设等,初步掌握工作中所需的专业技能和知识。

(3)专业拓展课程

包括工业系统计算机网络、空调技术、热力网运行与维护等。

(三)实践性教学环节

包括实训、实习、毕业设计(实践)、社会实习等。实验实训可在校内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等开展完成;社会实践、顶岗实习由学校组织在专业相关企业开展完成。实习、实训主要包括军训、社会实践、思想政治实践课、金工实习、电工电子训练、管道安装技能训练、PLC编程技能训练、换热站及热力网设计训练、暖通制图训练、安装工程概预算训练、热力网运行调节技能训练、智慧热网仿真训练、毕业实践等。实训实习既是实践性教学,也是专业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应注重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应严格执行《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和《高等职业学校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顶岗实习标准》要求。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一)理论教学安排表

专业: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

     

按学年及学期分配(周数)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说明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课程

编码

     

互联网+教学

第一

学期

13

第二

学期

第三

学期

第四

学期

第五

学期

第六

学期

周时

周时

周时

周时

周时

周时

公共基础课

1

B18010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

1.5

24

24

2

12

2

B18010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二)

1.5

24

24

2

12

3

B18020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一)

2

32

32

2

4

B18020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二)

2

32

32

2

5

B180301

形势与政策

1

24

每学期6学时

6

B000101

军事理论

2

36

36

2

7

B180401

职业生涯规划

1.5

24

24

2

8

B180402

创新创业基础

1.5

24

24

2

9

B100201

英语(一)

1

3.5

60

60

4

10

B100202

英语(二)

2

3.5

60

60

4

11

B100203

英语(三)

2

30

30

2

12

B120101

体育(一)

1.5

26

26

2

13

B120102

体育(二)

1.5

28

28

2

14

14

B120103

体育(三)

1.5

28

28

2

14

15

B120104

体育(四)

1.5

28

28

2

14

16

B120110

心理健康教育

1

20

20

2

10

17

B060601

计算机基础

1

3.5

60

60

4

18

B110201

高等数学

1

3.5

60

60

4

不同专业可选

专业基

19

B010704

工程制图B

1

3.5

60

30

18

12

4

20

B110101

物理实验

1

24

24

2

12

21

B030401

暖通企业管理

2

32

26

6

2

22

B050101

电工电子学C

2

4

64

44

20

4

23

B030402

流体力学

2

4

64

44

8

12

4

24

B010803

机械设计基础C

3

3.5

60

48

12

4

25

B030103

传热学A

3

3.5

60

40

8

12

4

26

B030102

工程热力学A

3

3.5

60

40

8

12

4

27

B030409

泵与风机

2

30

20

4

6

2

28

B030414

换热器与换热站

2

30

24

6

3

业核心

29

B030415

冷热源技术

3

3.5

60

44

6

10

4

30

B030416

自动控制技术

4

3.5

60

44

8

8

6

31

B030417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4

3.5

60

50

10

6

32

B030408Z

供热工程

5

3

50

36

4

10

5

33

B030411

暖通施工技术与管理

5

3

50

40

10

5

专业拓展课

34

B030412

工业系统计算机网络

2

4

64

22

30

12

4

35

B030405

空调技术

4

3.5

60

44

4

12

6

36

B030418

热力网运行与维护

5

2.5

40

30

2

8

4

选修课

限选

37

X030402

暖通节能技术

2

30

24

6

3

限选课组一

38

X030405

建筑能源利用及管理

2.5

40

32

8

4

39

X030407

热泵技术

2

30

24

6

3

限选课组二

40

X030408

智慧城市概述

2.5

40

32

8

4

任选

公共任选课

8

128

不少于12个学分

专业任选课

4

64

     

106

18

23

23

16

13

     

1810

1326

140

152

22

26

26

25

21

     

38

7

9

9

6

5

         

18

4

4

4

3

3

         

21

3

5

5

3

2

(二)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

类别

序号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期

周数

         

基础素质

训练

1

S000101

入学教育

0.5

1

1

校内

2

S000102

公益劳动

1

2

1

校内

3

S000103

军训

2

1

2

校内

4

S000104

社会实践(一)

1

3

4

2-3学期暑假

5

S000105

社会实践(二)

1

5

4

4-5学期暑假

5

S000106

思想政治实践课

1

5

1

第四学期暑期和第五学期

6

S000107

毕业教育

0.5                                                  

6

1

基本技能训练

7

S140101

金工实习

2

3

2

校内

8

B140201

电工电子训练

2

3

2

校内

9

S030401

专业基础素质训练

1

2

1

校内

 

专门

技能

训练

10

S030409

管道安装技能训练

2

4

2

校内

11

S030410

PLC编程技能训练

4

4

4

校内

12

S030411

换热站及热力网设计训练

2

4

2

校内

13

S030405

暖通制图训练

2

5

2

校内

14

S030406

安装工程概预算训练

2

5

2

校内

15

S030412

热力网运行调节技能训练

2

5

2

校内

16

S030413

智慧热网仿真训练

2

5

2

校内

17

S030408

毕业实践

14

6

18

校内、外

       

42

53

(三)学时、学分比例表

 学时、分

纵向结构    

%

%

学时、分

横向结构

%

学分

%

公共基础课

748

41.3

42

39.6

必修课

1548

85.5

89.5

84.4

专业基础课

548

30.3

33

31.1

限选课

70

3.9

4.5

4.3

专业课

514

28.4

31

29.3

任选课

192

10.6

12

11.3

 

1810

100

106

100

 

1810

100

106

100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学分

42学分

课外培养计划学分

8学分

一年级最低合格标准学分

第一学期

20.5

第二学期

25

二年级最低合格标准学分

第三学期

28

第四学期

24

三年级最低合格标准学分

第五学期

23

第六学期

15.5

最低合格标准学分总计

学分 156

实践教学环节占教学活动总学时的百分比(B

课堂教学中实验课学时+集中实践教学总周数×26学时/

    B=                                                        ×100%课堂教学总学时+集中实践教学总周数×26学时/

      292+53×26

 = ———————— ×100%  = 52.38%

1810+53×26

注:集中实践教学每周1学分,折合为26学时。
八、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1.队伍结构

学生数与本专业专任教师数比例不高于25:1,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一般不低于60%,专任教师队伍要考虑职称、年龄,形成合理的梯队结构。

2.专任教师

具有高校教师资格和本专业领域有关证书;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具有电厂热能动力工程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扎实的本专业相关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能够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每5年累计不少于6 个月的企业实践经历。

3.专业带头人

原则上应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能够较好地把握国内外行业、专业发展,能主动对接行业企业,了解行业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教学设计、专业研究能力强,组织开展教科研工作能力强,在本区域或本领域具有一定的专业影响力。

4.兼职教师

主要从建筑设备安装相关企业聘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具有扎实的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具有中级及以上相关专业职称,能承担专业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指导和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指导等教学任务。

(二)教学设施

主要包括能够满足正常的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所需的专业教室、实训室和实训基地。

1.专业教室基本条件

一般配备黑(白)板、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音响设备,互联网接入或WiFi 环境,并具有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安装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

2.校内实训室基本要求

(1)金工实训室

配备砂轮机、电焊机、钻床、台虎钳、机加工设备等。满足对常用机械零件加工所用设备的认识及使用,满足机械零件加工的技能训练。支持机械设计基础、热力设备安装与检修的教学与实训。

(2)泵阀检修实训室

配备多级离心泵及检修工量具,管道常用阀门及检修工量具,管道坡口、弯管等制备机械及相应工量具。满足常用泵与风机的认识、安装、调试及故障处理,满足常用阀门的拆装及故障维修。支持泵与风机运行与检修的教学与实训。

(3)建筑制图与CAD实训室

配备服务器、投影设备、白板,计算机,安装AutoCAD、Office、天正建筑/暖通/电气、算量软件、计价软件等软件,用于建筑制图与CAD、安装工程概预算、计算机应用基础、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等课程的教学与实训。

(4)暖通空调专业技能实训室

配备有白板、中央空调系统、供热系统、工具箱、切割机、套丝机、电焊机、折弯机、咬口机、热熔设备、工作台等,用于供热工程、通风与空调工程、建筑给排水工程等课程的教学与实训。

(5)建筑电气实训室

配备有投影设备、白板、电工工具、测量仪表、检测分析设备、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三相交流电机、综合布线系统等。用于建筑电气工程、建筑设备控制、施工安装实习等课程的教学与实训。

(6)智能供热3D虚拟仿真实训室

配备有智能供热仿真中心系统、计算机、服务器、激光打印机、交互智能平板教学触控一体机、投影仪等。可实现从热源——热力站——热用户系统的虚拟仿真运行,可实现多热源协同运行、智能数据采集、综合调控方案制定、分时供暖控制、系统节能优化、设备管路安装检修维护模拟、智慧课堂在线呈现、供热技术智能培训考核等功能。用于供热工程、换热站及热力网设计训练、热力网运行调节技能训练、智慧热网仿真训练等课程的教学与实训。

3.校外实训基地基本要求

具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能够提供开展建筑设备系统施工安装、建筑设备系统运行维护与调试、安装工程造价编制等实践教学活动,实训设施齐备,实训岗位、实训指导教师确定,实训管理及实施规章制度齐全。

4.学生实习基地基本要求

具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能够提供建筑设备系统施工安装、建筑设备系统运行维护与调试、安装工程造价编制等相关实习岗位,能涵盖当前供热通风与空调技术发展的主流技术,可接纳一定规模的学生顶岗实习;能够配备相应数量的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进行指导和管理;有保证实习生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规章制度,有安全、保险保障。

5.支持信息化教学方面的基本要求

具有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等的信息化条件。引导鼓励教师开发并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教学平台,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三)教学资源

主要包括能够满足学生专业学习、教师专业教学研究和教学实施需要的教材、图书及数字化教学资源等。

1.教材选用基本要求

按照国家规定选用优质教材,禁止不合格的教材进入课堂。学校应建立由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和教研人员等参与的教材选用机构,完善教材选用制度,经过规范程序择优选用教材。

2.图书文献配备基本要求

图书文献配备能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等工作的需要,方便师生查询、借阅。专业类图书文献主要包括:有关电厂热能动力装置的技术、标准、方法、操作规范以及实操案例类图书等。

3.数字教学资源配置基本要求

建设、配备与本专业有关的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虚拟仿真软件、数字教材等专业数字资源库,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动态更新、满足教学。

(四)教学方法

深化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建议采取“项目引导”法教学,教学设计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践工作的一致性,积极开展行动导向教学实践。发挥“产教研创”平台的资源优势,将研发的项目、国家和省级技能大赛项目、企业生产典型案例等进行改进,合理设计教学项目,科学设置教学内容,灵活采取教学方式,强化实践考核和结果运用,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推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过程、教学组织等方面的应用。

(五)学习评价

建立多元评价体系,采用线上评价和线下评价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模式,通过对教学大数据的分析,及时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全面实施过程性考核。

(六)质量管理

1.学校和二级院系应建立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健全专业教学质量监控管制度,完善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实习实训、毕业设计以及专业调研、人才培养方案更新、资源建设等方面质量标准建设,通过教学实施、过程监控、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达成人才培养规格。

2.学校、二级院系应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加强日常教学组织运行与管理,定期开展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建立健全巡课、听课、评教、评学等制度,建立与企业联动的实践教学环节督导制度,严明教学纪律,强化教学组织功能,定期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等教研活动。

3.学校应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并对生源情况、在校生学业水平、毕业生就业情况等进行分析,定期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

4.专业教研组织应充分利用评价分析结果有效改进专业教学,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九、毕业要求

(一)本专业学生通过规定年限的学习,须修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156学分;

(二)完成规定的教学活动,达到本专业的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要求。

十、附录

(一)教学进程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第一

学期

13

第二

学期

素质

15

专业社会实践

第三

学期

金工

电工

13

第四

学期

9

管道

换热站

PLC编程

技能训练

专业社会实践

第五

学期

暖通

制图

概预算

9

热力网

智慧

热网

第六

学期

顶岗实习

说明:   ▲ ——入学或毕业教育  :—— 考试   ≡ ——假期   ⊕—— 课程设计或测绘

        ——机动         军训       ◎——公益劳动     金工实习 等—实习、专业实践

(二)素质培养计划表

类   别

序号

主要内容

学期

学时

学分

说     明

思想政治素质与价值观

1

法制教育

1

0.5

开展法制讲座、到监狱参观实习

2

社交礼仪

234

1

开展辩论赛、社团活动

3

读书写作活动

3

1

办周报和其他写作竞赛

创新创业

活动

1

大学生业余活动(数学建模、电子制作、机械制作等其它实践活动)

3

1

获得优秀或证书可获得奖励学分

(与选修课等同)

2

参加校级及校级以上科技制作、科技创作等作品竞赛活动并获奖励

16

1~3

国家级3分,省级奖2分,校级1

3

参加科技讲座1次并提供总结

16

0.5~1

0.5分,最高不超过1分。

4

撰写专题研究报告3000字以上

16

1

技能学习

1

参加全国大学外语四级

16

1

2

由学校组织参加的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大赛等各类学科竞赛,同时获个人和集体奖者,按最高奖项记分,不得重复记分

16

2~6

国家一、二、三等奖,654学分;省级一、二、三等奖,432学分

3

参加英语、大学物理、高等数学等基础课程竞赛

16

1~3

国家级奖3学分,省市级2学分,校级1学分

4

参加专业技能等级考试,通过考核获得各类注册水平(资格)证书

16

1~5

初级1分,中级2分,高级5

社会实践

1

参加学校组织的市场调查或社会实践,并提供调查报告和主办单位提供的证明材料

16

0.5

2

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并完成规定任务

16

0.5

                              合     计

12~24.5

注:课外培养必须修满8学分方可毕业。

(三)相关说明



Copyright 光辉招商  版权所有:冀ICP备05002881号-1   技术支持:光辉招商光辉招商